隨著國內疫情趨于穩(wěn)定,房地產行業(yè)到底會去向何處?
5月8日,由復旦大學EMBA主辦的“君子知道”人文商道沙龍聚焦中國房地產,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做了“房地產下行周期下的結構變化”的主題演講。
李迅雷在演講中稱,“房地產是中國居民家庭的主要資產,房地產在居民資產中的配置比重很高,所以要講房地產其實人人都是專家,要說清楚房地產是件很難的事情”。
不過,李迅雷給出的觀點是,目前房地產行業(yè)步入下行周期,資產配置的機會從以往的面到線再到現(xiàn)在的“點”,也就是說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值得“配置房產”。
李迅雷主要以經濟周期、人口、房地產估值、資本市場及政治等幾大維度探討。
李迅雷在演講中表示,經濟下行周期下,疫情讓經濟雪上加霜。IMF公布了今年4月的《世界經濟展望》,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-3%,屬于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一年。中國經濟增速自2011年開始下行,其中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-6.8%。
與此同時,人口流動性放緩,大城市化進程加快,城鎮(zhèn)化進程步入后期。
李迅雷指出,從2011年起,城鎮(zhèn)化速度明顯放緩,過去城鎮(zhèn)化率每年提高1.4個百分點,2018年已降到1.1個百分點。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基本宣告結束,且農民工趨于老齡化,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比從2008年的11%上升至21%,30歲以下農民工占比從46%降至30%,2018年新增農民工數量僅180萬。同時,戶籍制度的放寬,也有利于大城市進程的加快。
人口增速放緩,深度老齡化也是不可逃避的問題。
李迅雷預測,我國2021年進入深度老齡化。2028年以后,中國人口將持續(xù)出現(xiàn)負增長;從2011年三個人養(yǎng)一個人的高點快速下降至目前五個人養(yǎng)兩個人;揪褪侨毡井斍暗乃剑ㄈ齻人養(yǎng)二個)。年輕人口占比下降不僅僅意味著低成本勞動力的減少,也意味著經濟增速下行,對房地產需求減少。
此外,李迅雷給出一組中美對比調研數據指出,我國城鎮(zhèn)居民的住房擁有率為96%,遠超美國。
按照統(tǒng)計測算,我國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為58.4%,有兩套住房的占比為31%,有三套及以上的住房占比為10.5%,戶均擁有住房1.5套;而美國住戶總體的住房擁有率為63.7%,低于我國32.3%。
言外之意是說,我國城鎮(zhèn)居民住房擁有率已經飽和。
李迅雷認為,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的總資產中住房資產的占比為64%,有兩套住房家庭的住房資產占比為62.7%。我國居民房地產的占比超過60%,今后將會增加金融資產配置。此外,其認為,房地產整體估值過高,資本市場投資者也一直在低配房地產股。
那么,未來房地產市場配置的機會在哪里?李迅雷給出了他自己的判斷:粵港澳大灣區(qū)、杭州灣、長江經濟帶。
李迅雷表示,未來城市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。同時,高鐵的開通也使得沿線的三四線城市人口減少。數據顯示,高鐵開通后,36個城市中有21個城市的常住人口占比出現(xiàn)下降,其中京滬高鐵沿線下降的城市為5個,而沿江通道高達70%的城市的比重變?yōu)樨撝。因此在李迅雷看來未來集中度提升的情況下,配置的機會從面到線再到點,也就是說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值得“配置房產”。
其舉例稱,“京津冀真的都看好嗎?但數據顯示2019年山東凈流入人口為-20萬;河北為零增長,天津、遼寧凈流入人口負增長。長三角真的都看好嗎?2019年浙江人口增加85萬,江蘇2.5萬,安徽4.5萬。2019年廣東人口繼續(xù)分化:人口凈流入82.6萬,但只有廣州、深圳、佛山、珠海和東莞等人口增加較快,其他城市負增長!
這也意味著,城市間的分化正在不斷加大。
李迅雷指出,我國的城市群發(fā)展至今,有的形成了很好的協(xié)同效應,日益發(fā)展壯大,例如珠三角、長三角城市群等。有的中心城市能實現(xiàn)資源和產業(yè)的外溢,如深圳、上海等;有的則呈現(xiàn)出“虹吸效應”,如“環(huán)京貧困”;有的仍處于“強核”階段,如成渝城市群的成都、重慶等。因此未來城市的發(fā)展是風化的,不均衡的,需要具體看待。
來源:澎湃新聞
編輯:wangdc